首  页 党建文明 院情概况 科技工作 人才队伍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媒体资讯
【津云】津藏科技协作促小麦“结亲” 特色作物“变身”富农产业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津云 大字号

  津云新闻讯:近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合作,针对边坝县的特色农产品藏红麦开展技术攻关,从种质源头抓起,细化“种”与“管”的生产过程,为藏红麦产业破局提供了关键支撑。

  藏红麦在边坝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百年之前,用其制作的馒头、饼子等面制品以口味独特、饱腹感强的特质,成为当地藏族群众世代喜爱的传统食物。近年来,藏红麦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并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边坝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柱。

  然而,其品种短板与种植困境仍制约着发展潜力的释放。当前,边坝藏红麦品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品种退化与混杂现象突出,生育期偏长且种植时间较晚,加工品质存在局限。

  针对品种提纯难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率先构建起依托分子指纹图谱的藏红麦提纯技术体系。通过改良醇溶蛋白提取与鉴定方法,建立适用于藏红麦籽粒醇溶蛋白带谱“指纹” 的专属鉴定体系,以及原良种繁育体系,从源头筑牢种源安全防线。

  为破解加工品质与熟期适配问题,项目组以高分子量谷蛋白改良为突破口,让优质强筋的天津春小麦与藏红麦“结亲”,成功创制出优质型早熟藏红麦新品系,延长产品价值链条。

  针对传统种植观念与科学管理脱节的问题,两院科研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推广行动。专家精准授课、实地手把手演示答疑,系统性提升农牧民田间管理水平,改变当地“播量越高产量越高” 的认知误区。

  该项目实施后,藏红麦每亩播量将降低约4公斤,单产可提高近15公斤,建立配套栽培技术预计一年时间内可示范推广1000亩,每亩新增经济效益100元。研究团队表示,未来两年将再选育优质强筋多用途藏红麦新品种2-3个,力争在品种改良与产业落地中实现新突破,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推动藏红麦实现从“特色作物” 向 “富民产业” 的深度跨越。

 
主办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津ICP备20005166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731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   邮编:300192   电话:022-23678666
  •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