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文明 院情概况 科技工作 人才队伍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党建文明 > 先进模范
乡村振兴展风采 巾帼奋斗新征程(一)——市农科院植保所郝永娟
发布时间:2022-06-10 来源: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大字号

微信图片_20230208133126



郝永娟,女,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病害研究室主任、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技术帮扶专家、天津市科技帮扶草莓产业骨干特派员,农业部药检所杀菌剂评价技术负责人,长期从事蔬菜病害的灾变规律及可持续防治技术研究、杀菌剂应用技术研究。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农业部推广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2014年荣获第十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优秀技术帮扶工作者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潜心钻研,勇攀农业科技高峰。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先后主持天津市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科技支撑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科研项目21项,参加课题研究46项,以第1作者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主编农业科普丛书1册,参编著作7册;制定天津市地方标准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引起甜瓜枯死的新病原,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瓜类疫病、枯萎病及蔓枯病的三重PCR早期诊断技术及国内首个黄瓜根系土壤微生物种群相对数量和优势种群的评价体系,首次提出了瓜类土传病害地上和地下协同防控新模式,自主研发了抗重茬产品“生物土壤添加剂”,创社会经济效益77048.89万元,实现化肥农药的减施增效,促进了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208133149



情系三农,全心投入技术帮扶。作为市级技术帮扶专家,她全身心地投入武清区18个困难村的帮扶工作中,为武清区下伍旗镇引进苦瓜嫁接、土壤消毒等技术,挽救了西王庄村的特色产业,在她的帮助下,农民种植收益每亩可增收1.1万元。作为骨干特派员,她积极帮助滨海新区汉沽街大马杓沽村申请“大马沽”牌草莓商标,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使该村草莓收益从平均每亩4万元增加到8万元,每亩收益最高可达到14万元。作为“植物医生”,她不顾严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开方诊断病虫害,帮扶足迹遍布天津市各农业区县蔬菜种植主产区,每年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病虫害防治200余人次,培训技术人员及种植户300余人次,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因作物病害或用药引起的农事纠纷100多起。


微信图片_20230208133153



勇战疫情,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及时建立了种植微信群,在农作物发病关键时期,以微信和电话形式指导农户做好预防,针对不同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受到广大种植户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植保人,她把农民放在心里,把责任抗在肩上,多年来深入田间地头,不余遗力地普及农业植保知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农民朋友都学会绿色防控技术,避免农药的盲目使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产品安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30208133221





 
主办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津ICP备20005166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731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   邮编:300192   电话:022-23678666
  •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