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文明 院情概况 科技工作 人才队伍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党建文明 > 先进模范
乡村振兴展风采 巾帼奋斗新征程(三)——市农科院作物所 时晓伟
发布时间:2022-06-23 来源: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大字号

微信图片_20230206203938



    时晓伟,女,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技术干部,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天津市妇女联合会代表。多年来一直从事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8年被授予 “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同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定方向、育品种,津沽大地麦飘香。针对天津都市型农业特点和华北地区气候生态条件,与王继忠老师一起制定了强筋小麦育种方向。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源,进行本地鉴定筛选,选育出强筋春小麦“津强1号”,于2001年以特用品种通过市级审定。为了进一步改良“津强1号”的不良农艺性状,在保持其强筋品质基础上,提高产量水平,她与课题组人员克服实验仪器设备落后种种困难,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津强1号”与“辽春10号”正反交陆续选育出“津强2号、3号、4号、5号、6号”,其中“津强5号”和“津强6号”在2009年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试验基地设施设备条件的不断改善,相继选育出“津强”系列品种,2022年新选育的“津强14号”和“津强16号”也将参加市级审定。从事强筋小麦育种工作22年来,作为主要育成者,共选育出强筋、高产春小麦品种14个(其中3个为国审品种),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6个(其中3个为国审品种),育成的强筋小麦品种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


微信图片_20230206204339


善学习、勤钻研,攻破技术之难关。为了攻克传统小麦育种1年一代、效率低、周期长的难题,她与同事们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多方请教,借鉴国内外经验技术,利用不同气候进行穿梭加代异地筛选,将小麦传统的从组配杂交组合到品系稳定的6年六代缩短为3年八代,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选育效率。对高世代稳定品系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达到同步进行。自此,由南繁加代、穿梭育种、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同步进行共同构成了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通过该体系,使小麦品种选育的分离世代由6年缩短为3年,大大提高了育种进程,显著地提高了品种选育质量,加快了新品种示范推广速度。


微信图片_20230206204342微信图片_20230206204345


善学习、勤钻研,攻破技术之难关。为了攻克传统小麦育种1年一代、效率低、周期长的难题,她与同事们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多方请教,借鉴国内外经验技术,利用不同气候进行穿梭加代异地筛选,将小麦传统的从组配杂交组合到品系稳定的6年六代缩短为3年八代,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选育效率。对高世代稳定品系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达到同步进行。自此,由南繁加代、穿梭育种、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同步进行共同构成了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通过该体系,使小麦品种选育的分离世代由6年缩短为3年,大大提高了育种进程,显著地提高了品种选育质量,加快了新品种示范推广速度。


微信图片_20230206204349


 
主办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津ICP备20005166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731号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   邮编:300192   电话:022-23678666
  •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