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 2025-02-10 17:40:51
- 文章来源: 组干处
-
浏览量:--
- 栏目: --
2024年,市农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化党的引领、突出改革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活力和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以下十大标志性工作亮点。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显著增强,作风持续好转,干事创业氛围持续充盈。完成1名院党委委员补选,完成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和院团支部换届选举。植保所党支部荣获市级机关“四强”党支部称号,植保所、营养所党支部荣获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四强”党支部。李加旺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付海朋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荣获“天津好人”称号,3人荣获“市农业农村委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6名女科技工作者科研项目入选“巾帼科技创新成果”。
二、科技创新机制持续优化,项目数量再创新高
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组建跨单位跨学科创新团队,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年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37项,其中,国家、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种业创新项目22项,国家、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10项,国家基层推广体系项目4项,蔬菜产业集群项目2项,农业农村部、市软科学类项目13项,其他重点科技项目4项。
三、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花椰菜基因组学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蔬菜所花椰菜团队揭示了花椰菜的演化历程及花球形成的分子机制,填补了花椰菜高质量基因组研究的国际空白,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IF30.8)上发表。国审水稻品种“金粳818”年推广近1000万亩,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全院15个品种、20项技术入选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年授权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1件,18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取得软件著作权17件。完成成果登记45项;鉴定科技成果8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成果3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5项;制定并颁布天津市地方标准27项;发表学术论文257篇,其中外文期刊112篇、北大核心期刊80篇、CSCD36篇、EI2篇。
四、科技奖励收获颇丰,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9项科技成果获得202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参与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处于我市涉农领域绝对领先地位。在首届津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中,1项成果获评最佳成果、4项成果获评杰出成果、6项成果获评优秀成果。
五、转化和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产业支撑力不断强化
强化科学导向与产业导向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润公司“育繁推一体化”平台和科技服务站、产业技术体系作用,主动推介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在全国建立核心试验基地58个,总面积1.2万亩;建立示范基地165个,总面积15.6万亩;种植业推广面积1600万亩以上,养殖业推广规模3万头(只次)以上。科技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科技服务2165人次,服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0个,培训农民60多万人次,接待咨询及解决技术难题2000多个。向全社会推介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蔬菜优良品种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作物新品种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其中卫青萝卜、芹菜、杂交粳稻和强筋春小麦等新品种成果转化率达到100%。卫青萝卜品种在京津冀辽豫晋蒙等地区年播种面积达10万亩。
六、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协同创新喜结硕果
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同举办“2024年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暨蔬菜新品种观摩会(通州)与京津冀鲜食番茄&黄瓜擂台赛”,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等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北方农业(蔬菜)科技创新发展大会。积极推进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等地推广种植蔬菜新品种近14万亩,在新疆、甘肃年繁制瓜菜、豆类种子10万公斤以上,为西部地区开展畜禽健康养殖、蔬菜安全种植、食用菌保鲜技术开发等领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会90余次,为西藏昌都、甘肃白银捐赠牛羊饲料、黄瓜种子共7.5万余元,与甘肃省平凉市政府联合建设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平凉分院揭牌。
七、平台建设蹄疾步稳,科研创新条件持续改善
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绩喜人,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运行良好,已入库种质资源9万余份,包括29个科、91个属、142个种。武清产业园优势蔬菜种业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奶牛种质科技创新示范园建设项目、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等顺利通过验收;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敌昆虫扩繁基地项目完成内部验收;国家动物疫病监测点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
八、加强科技人才引育,人才活力进一步焕发
公开招聘新进青年科技人员26人,全院科技人员中博士占比达到27%,45岁以下人员占比超过60%。举办青年学术论坛18场,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交流机会。与天津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1名,在站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资助项目和第二批中国博士后基金天津联合资助项目各1项。组织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新入职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专业素质。新增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新增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1名优秀中青年博士入选第25批博士服务团。
九、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
申报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4个,拟申报总投资5950万元,3个项目进入天津市发改委的项目储备库;2025—2027年市级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新增7个,总资金8.43亿元。持续推动海世达公司、国瑞公司、津农公司、农鹏公司4家企业进行法人和董事变更工作。完成核心区食堂改造维修、保鲜大楼外檐提升改造工程、核心区自来水内配套项目,完成武清基地电动自行车车棚分布建设,为全院职工提供安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十、新闻宣传提质增效,良好形象持续彰显
8篇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2篇问题建议类信息被市农业农村委采用,采用量为近三年最高。组织花椰菜育种最新科研成果媒体通气会,对接15家主流媒体开展“媒体采风”活动,策划并向天津广播电视台推荐新闻选题42个。中央、我市各主流媒体围绕我院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等开展宣传报道302次,其中,《人民日报》报道1次,新华社报道2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2次,《农民日报》报道7次,《天津日报》报道6次,天津广播电视台报道1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