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内要闻
市农科院202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系列报道(二)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链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时间: 2025-05-27 15:01:41
  • 文章来源: 科技处
  • 浏览量:--
  • 栏目: --
【字体: 减小 增大

我院林果所主持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链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团队开展了马铃薯优异种质创新、脱毒原种繁育和高效栽培、采后保鲜减损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推广。首创我国二季作区早春马铃薯种质资源数据库,创制马铃薯早熟优异种质,解决我国二季作区马铃薯资源匮乏难题,育成4个新品种。创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首次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首创天津早春设施“三膜”栽培技术和天津设施葡萄间作马铃薯栽培模式,为产业链中段升级提供技术保障。首创马铃薯采后低温糖化和发芽抑制技术体系,解决马铃薯贮藏期品质下降及发芽造成龙葵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减损增效。


图片1.png

项目育成的4个新品种“天园一号”“津合薯1号”“久恩1号”和“久恩11号”,已经在天津、河北、内蒙古、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累计种植面积10余万亩,其中,“天园一号”“津合薯1号”在天津市示范推广达2100亩。


项目开发完成的脱毒马铃薯网棚一级原种高效繁育技术,在张北生态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三年应用面积达到6万亩,建立和制定了脱毒马铃薯网棚一级原种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及配套技术规程。在津、甘、冀、蒙等4省市区大面积推广,新增产值超5亿元。


图片2.png


开发的马铃薯早春设施“三膜”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在北方二作区可以提前40天以上收获,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该技术在天津市的设施示范推广总面积达7300亩,亩产均超7000斤,在天津市武清区、静海区、蓟州区的4家单位应用3300亩,近三年新增产值1210万元。


开发适宜北方二作区的马铃薯促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天津蓟州区、武清区、静海区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露地应用,实现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率超85%,亩节本300元、增产200斤。示范户种植结果显示,使用本项目生产的脱毒种薯,每亩增产约1000斤。


图片3.png


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天津商业大学、河北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为齐欣、林琼、许庆芬、何兴兴、张昊玉、鲁福成、关文强、闫嵩。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