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博士、48岁,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防微生物研究室副主任、天津市土壤微生态生物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防治产业联盟理事、frontiers等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环境工程学报特邀编委,中国农业大学和南开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防细菌防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防芽胞杆菌防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态学;生防菌发酵工程和制剂化工艺。
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揭示了芽胞杆菌类有益微生物,利用植物根系分泌蔗糖合成信号物质,启动竞争性定殖,塑造免疫型根际微生态系统防治作物根部病害的作用机理;构建生防菌株资源库1个,研制植物病害生防菌剂2个,对草莓、瓜类、根茎类和叶菜类等多种作物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75-90%;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7篇,最高影响因子10.32),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创新团队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简介
男、博士、48岁,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防微生物研究室副主任、天津市土壤微生态生物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防治产业联盟理事、frontiers等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环境工程学报特邀编委,中国农业大学和南开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防细菌防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防芽胞杆菌防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态学;生防菌发酵工程和制剂化工艺。
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揭示了芽胞杆菌类有益微生物,利用植物根系分泌蔗糖合成信号物质,启动竞争性定殖,塑造免疫型根际微生态系统防治作物根部病害的作用机理;构建生防菌株资源库1个,研制植物病害生防菌剂2个,对草莓、瓜类、根茎类和叶菜类等多种作物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75-90%;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7篇,最高影响因子10.32),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创新团队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