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主站
爱农为农 助力产业振兴
——记天津市优秀农技推广工作者杨小玲典型案例

    杨小玲,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现代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青海省“三区”人才、津甘青三地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蔬菜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工作事迹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农技推广工作者典型案例”。

    1. 注重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服务本领

    杨小玲始终牢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以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钻研实用技术服务“三农”。聚焦当前蔬菜供应市场过剩难题,立足我市越冬果菜反季节种植的技术瓶颈,杨小玲带领团队创新果蔬逆境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产品错季上市,提高设施生产效益。通过现场观摩会、培训会、网络咨询答疑、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杨小玲在天津及天津市对口援助的青海、甘肃、西藏等地设施蔬菜主产区开展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家、省市级项目33项,授权专利12项,编制并颁布地方标准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68d5580da430ddb2bd57e89d1455ec4

        

    2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主动深入一线

    设施蔬菜生产因具“短平快”特点,被许多地区当作农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使之赋有农民乐于主动参与的优势,但又有季节性滞销的风险。杨小玲从长期技术帮扶积累的工作经验中认识到蔬菜产业的发展关键在赢得市场,举办培训、现场观摩会是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手段。她充分利用自身熟悉生产、多年实践等优势,瞄定集引种、育苗、栽培、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优质种苗为载体,推动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天津兴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有农业”)就是其中一例。

    2020年,杨小玲帮助兴有农业引进与筛选7个优质水果番茄和3个优质西甜瓜品种,丰富了优质品种类型;示范推广了石墨烯增温、碳纤维增温、高效补光等育苗环境调控技术,以及移动式水肥一体化、手机远程环境监控等轻简化育苗技术,减少劳动力投入,有效缩短育苗周期,提高了蔬菜种苗的壮苗率;同时利用兴有农业作为武清下伍旗蔬菜协会主持单位的平台,积极结合农企、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形成“企业+科研+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的成果转化体系,扩大优质种苗的推广力度,公司实现年推广种苗3000万株;通过“好品种+优质种苗+高效种植技术”打出“好品牌”,卖出“好价钱”,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近几年,该同志服务方式多样,坚持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市场化等手段,持续为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农技指导和生产经营服务。筛选耐寒果菜新品种及总结萝卜节水栽培、韭蛆绿色防治技术、设施轻简化栽培、果菜增温补光等新技术、新品种20多项;在我市西青、武清、静海、宝坻等涉农区以及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州、甘肃等地区为蔬菜种植户讲授蔬菜栽培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讲座15次以上,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技术辐射面积超过3000亩,为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和创建区域品牌提供了技术保障。


49b41d17e8c822398ac8d07276231ac

    

    3强化爱农为农情怀,全力开展科技援助

    2009年以来,杨小玲参加了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的对口科技援助工作,连续多年被青海省选为“三区”人才。在西藏昌都地区,她与团队成员通过引进筛选优良蔬菜品种、编写适合当地的蔬菜栽培技术规程、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等措施,改变了藏族农牧民传统落后的种植习惯,解决了当地市场蔬菜品种匮乏的问题,实现了藏区亩增收3000元的效益目标。在新疆和田地区,通过“技术+物质”的援助方式,她创新性地开展了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和彩色遮阳网大棚越夏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得到了当地农民认可。在青海黄南州地区,急黄南州藏区美丽乡村建设所需,她不仅注重发展“双减保环境”的设施蔬菜生态栽培技术,而且引领当地农业园区利用藏族文化和地貌优势特点,探索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与采摘兼顾的休闲农业发展,使园区实现亩增效10%以上。在甘肃兰州地区,她以“榆中领跑高原夏菜”为理念,通过“试验—失败—探讨—改进—再试验”的不懈努力,解决了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水培菜秧苗僵化、烂根、营养液配肥不合理等生产问题,为高原夏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杨小玲与团队成员在科技援助工作中认真实干,心系当地群众,倍受民族同胞的肯定,并与民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团队2014年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03b37a5ea80006de6d724a32ebafd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