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主站
蚜虫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

    为引进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在蚜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其先进的实验基地和研究平台对我方人员进行培训,在程奕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我院植保所”)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Velemir Ninkovic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双方于2017年6月成立蚜虫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决定就小麦蚜虫生物防治联合开展研究,并针对植物化感作用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与我院植保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蚜虫生物1


    为进一步推动Velemir Ninkovic研究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能在天津进行试验推广,2019年10月,程奕院长带领由郭永泽、刘佰明、许静杨等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瑞典农业科学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在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交流学习期间,程奕院长一行人在Velemir Ninkovic教授及其团队的陪同下,先后听取了关于蚜虫生态控制、蚜虫传播小麦病毒病方面的报告,并就蚜虫行为学试验方法水杨酸蜡丸制备方法以及蚜虫迁飞监测站进行学习观摩。此外,双方同意在前期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合作、扩宽领域,做大做强蚜虫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在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框架下,我院植保所今后将重点引进Velemir Ninkovic研究团队针对瓜类蚜虫的生态控制技术,并结合我院自身黄瓜品种优势做进一步改进和拓展研究,包括水杨酸蜡丸的改进与应用、蚜虫驱避、引诱信息素应用技术、黄瓜品种抗蚜性筛选、应用瓢虫生物防治蚜虫及天敌蓄积植物应用技术等,形成天津瓜类(黄瓜、西甜瓜)蚜虫生态控制技术模式。


蚜虫生物2


    5年来,联合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我院植保所成功引进瑞典农业科学大学蚜虫绿色防控产品水杨酸甲酯缓释颗粒,并借助我院植保所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黄淮海暧温区露地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在我市部分地区进行了相关技术的转化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至今,我院植保所由许静杨博士牵头开展的水杨酸甲酯蜡丸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工作,该研究团队先后申报了天津市农委成果转化项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旨在开展水杨酸甲酯缓释颗粒的引进与优化研究,研发适合我市及周边冬小麦产区气候特点的水杨酸甲酯缓释剂,并开发适合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模式的应用技术,从而有效解决小麦蚜虫防治中化学农药施用过量、生物防治不易推广等难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