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22-12-07 18:36:13
- 文章来源:农科院
- 浏览量:--
- 栏目:--
- 字体: 减小 增大
研究总体思路:
以肉羊遗传资源收集、评价、保护和肉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候选功能基因挖掘为重点,进行肉羊新种质资源创新;开展现代肉羊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推进现代肉羊健康养殖新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1)肉羊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以现代遗传育种理论为基础,在群体、个体和分子水平上研究肉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功能 基因挖掘和新品种创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产肉、繁殖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挖掘及重要分子标记的筛选,结合遗传间距测定、SNP遗传标记、选择指数法和混合线性模型法进行遗传评估与良种选育。最后基于分子生物设计、干细胞及杂交选育的肉羊新种质资源创新与模式动物开发,增强我国肉羊制种供种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
(2)现代肉羊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构建:以传统选育与现代分子精准选育技术为重点进行肉羊良种选种选配。重点研究制定胚胎生物工程在肉羊种业快繁技术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优质肉羊种质资源依托高效繁殖生产调控技术在肉羊产业中的高效延伸与产业化应用。
(3)现代肉羊健康养殖:基于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针对规模化肉羊场健康养殖中育种、繁殖、营养、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肉羊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测定选育、营养调控与保健、规模化羊场信息化管理、规模化羊场综合生物安全管控、规模化羊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集成创新肉羊健康养殖技术,通过协同推进,凝练优化在生产中转化应用。通过专业化技术服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肉羊健康养殖技术转化和应用。
已有工作基础: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相关分子生物育种、胚胎生物工程及健康养殖技术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院北京畜牧所、中国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在肉羊繁殖生产调控、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模型动物开发及转化医学等方面建立有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团队掌握现代肉羊分子生物育种、胚胎生物工程和繁殖生产调控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克隆和原核显微注射等技术获得TLR4、TLR2、Nramp1、AANAT、FGF5、MSTN等基因编辑及多基因聚合的转基因羊100余只,获批农业农村部转基因动物中间试验9项,环境释放试验2项,为抗病、高产、快生长型肉羊种业振兴奠定了育种材料基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开展了以性能测定、功能基因筛选和分子标记为核心的高繁殖力、高泌乳力、多肋骨数湖羊新品系的选育工作,筛选相关候选基因SNP位点2个,新品系群体平均产羔率达212.2%,平均泌乳力相对提高29.41%。建立了以胚胎移植和腹腔内窥镜定时输精为核心的肉羊良繁技术体系,鲜胚移植率达60%以上,一次输精情期受孕率达85%以上,种公羊利用效率提高50%,大大提高了种业在生产的贡献率。
项目团队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响应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累计参加援疆、援藏、援青、援甘、对口河北承德、宁夏吴忠和支援内蒙古“三区”等地肉羊产业帮扶活动50余次,示范肉羊10万余只,相关肉羊胚胎移植、腹腔内窥镜定时输精及健康养殖等技术服务遍布全国大部分肉羊生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