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主站
山地蛋鸡饲养技术

一、山地蛋鸡的品种选择

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在山地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鸡或地方土鸡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鸡种。并且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最好选择正规单位培育的优良土鸡品种。

二、山地蛋鸡的场地选择

应远离畜禽交易场所、畜禽屠宰场、加工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避免空气、尘埃、水源、病菌、噪音等污染。选择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树林的荫蔽度要在70%以上,以便鸡群在阳光强烈时到树荫下乘凉,防止鸡群中暑。并且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能减少鸡粪便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害气体的影响,提高鸡群免疫力,达到少用药、无药残的无公害生态养殖效果。

三、育雏舍、棚舍的搭建

①育雏舍

山地养鸡一般数量较多,建好育雏房必不可少。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育雏房的消毒、温度、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的方法相同。

②棚舍

根据鸡的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靠近园林的地方可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改造旧建筑物为鸡舍,鸡舍两边滴水檐高1.5m左右,顶盖茅草,鸡舍建筑面积按8~10/m2计算。以防止鸡群被风打雨淋、烈日暴晒、意外惊动,而且有利于鸡群免疫注射操作。棚舍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以便在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在舍内喂鸡,避免因不便于饲喂而使鸡群长时间饥渴。

四、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

①放养密度与规模 

养殖规模要与配套利用的资源条件相适应,若规模过大,超出了所承载资源的吸纳能力,反而不能体现所应有的生态效果。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200~300只。密度过大草虫等饵料不足,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蛋的口味;密度过小,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00~1500只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②放养时间的选择 

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苗鸡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此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他11月至次年3月份则采用圈养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③放养调教与管理

A.放牧调教

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下雨、下雪或起大风前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只受寒发病。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 h,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在补料时,进行吹口哨、敲料桶等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顺应人意。

B.分群饲养

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较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和商品率。

C.划分轮牧区

一般3~5亩林地划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人传染性病菌,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赶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区放养。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期可不分区。

④饲喂技术

规模化山地蛋鸡的饲料仍主要靠人为供给,野外杂食则只作为补充。规模化放养鸡群大,而活动范围却有限,所以鸡群不能得到足够的杂食,必须喂给一定量的全价饲料,这样才能保障鸡的健康生长。放养鸡长期吃不饱,同样会出现啄羽、啄肛、脱毛、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及产蛋停止等现象。

由于山地蛋鸡的品种多为地方土鸡,其生长速度较慢,故所用的饲料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一般在小鸡阶段使用无公害饲料厂家生产的小鸡配合饲料;在中大鸡阶段则按一定比例拌入无污染的稻谷、统糠、青菜叶等青粗饲料。为增加鸡蛋的营养价值,应适当延长饲养周期,控制出栏时间,一般在接近性成熟时出栏品质最佳。

七、山地蛋鸡的卫生控制措施

①消毒

场地、鸡舍、用具的消毒是确保鸡群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基地建立了严格的消毒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定期对运动场地、鸡舍进行打扫消毒,鸡群出栏后进行彻底的清栏消毒。主要的消毒药有消特灵、百毒杀等低毒高效广谱消毒药。

②兽药使用

兽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无公害优质鸡蛋的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要求,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物,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规定。

③防疫

山地放养鸡虽然体质较笼养鸡健壮,但也只是死亡率低,普通病较少,对传染性疾病则同样易感。重要传染病防疫的遗漏往往导致功亏一篑,针对几种重要传染病必须进行防疫,特别是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新城疫等几种传染病的防疫更是必不可少。一般地区可以参考下面的免疫程序:1日龄马立克氏病液氮苗;②7日龄新城疫及传支二联多价冻干苗和油苗同时使用;③14日龄法氏襄苗;④20日龄新支二联苗;⑤25日龄法氏囊苗;⑥35日龄鸡痘与禽流感油苗同时免疫;⑦55~60日龄新城疫I系,对于准备出售的当年鸡群,如果日龄已经超过100 d,还应补免禽流感油苗1次,但须在15~20 d之后出售,使油苗充分吸收。对于产蛋鸡来说,还应有:⑧110日龄新支二联饮水并新支减三联苗注射;⑨120日龄禽流感油苗;⑩230350日龄各新支二联苗饮水1次;⑾280~300日龄禽流感油苗注射1次。其他种类可以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免疫。

④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山地放养饲养方式也有弊端。因为许多昆虫,诸如蚂蚱、蚂蚁、家蝇、蚯蚓等鸡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鸡啄食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为此,应加强山地蛋鸡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山地放养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鸡赖利绦虫病、仔鸡蛔虫病。防治措施:积极的预防工作是防治寄生虫病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①一般放牧20~30 d后,就要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 d再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一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二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末,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二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用同等药量再驱虫一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②经常清扫栖息舍内的粪便及垫草,并定点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③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定期彻底消毒;经常观察鸡群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鸡群受到雨淋与兽害;合理调整精料的质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一旦发现寄生虫病例后,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