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动态
我院植保所“亮斑扁角水虻繁育体系构建及其生物质转化示范”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时间: 2023-09-22 15:04:55
  • 文章来源: 植保所
  • 浏览量:--
  • 栏目: --
【字体: 减小 增大

    近日,我院植保所科研人员胡霞主持的“亮斑扁角水虻繁育体系构建及其生物质转化示范”成果通过了天津技术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会,综合评价达国际领先水平。

    亮斑扁角水虻是我国分布的扁角水虻亚科中的唯一水虻种,其繁殖能力和生物产出强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和动物适口性好等优点,跃升为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资源昆虫之首。其幼虫对厨余、生猪牛粪、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过腹转化,倍量增殖出的虫体可直接喂养观赏鱼、珍禽,或生鲜、干制用作虫源蛋白饲料添加剂;转化的粪便简单堆沤成有机虫肥,可用作家庭花卉或菜苗基质,可减少对人居、种养业产地环境污染的同时,更好缓解了人畜争粮的矛盾,降低了城乡处置生活垃圾的成本,对实现种养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建设生态环境有积极进步意义。

    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科技局等部门的资助下,植保所从2009年开始潜心研究、试验示范,历经14年完成“亮斑扁角水虻繁育体系构建及其生物质转化”科研成果。该成果筛选出了适合我国华北地区光温适应性好的水虻种质资源1个,使群体繁育卵期延长了1-2天,日产卵率提高了35%以上。建立了水虻产卵和复壮、模块化繁育技术体系。编制了《水虻繁育及餐余转化的技术规范》。发现了水虻幼虫血淋巴中存在30条以上的活性抗菌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抗菌肽Cecropin-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多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对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鸡白痢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创制了珍禽、生态鸡、(观赏)鱼虾系列添加剂鲜虫、虫干、颗粒饵料3种,较常规饲料(麦麸、骨粉等)营养转化率提高了18%,应用结果表明,水虻鲜虫对肉蛋鸡和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作用有明显提升,水虻虫粪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