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文明 > 先进人物
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 刘丹
  • 时间: 2023-12-07 17:29:14
  • 文章来源: 作物所
  • 浏览量:--
  • 栏目: --
【字体: 减小 增大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共评出380名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其中我院作物所刘丹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微信截图_20231206153646

    

    潜心钻研守初心 服务“三农”担使命

    

    刘丹,女,硕士,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助农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34.23)。主持育成小麦新品种1个,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7个,获得品种权2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登记成果8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一、潜心研究,攻坚克难解难题

    刘丹瞄准现代育种研究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从相关基础研究入手,开展了依托模式植物/作物为基础的基因组、叶绿体、线粒体进化和群体结构划分,基因挖掘及分子标记开发等基础研究工作,实现了分子育种与田间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刘丹利用EMS诱变技术对强筋春小麦“津强2号”“津强6号”“津强11号”及冬小麦“津农6号”等品种进行人工诱变,并通过南繁加代,快速获得M2代突变群体。同时,她利用A-PAGE电泳技术,历时3年对不同遗传背景的5万个样品进行醇溶蛋白突变材料筛选,获得18份农艺性状突出醇溶蛋白突变体,并在田间对8万株单株进行抗病突变体筛选,获得抗白粉病的优异突变体3份。她也开展了中强筋、白粒、抗病小麦新材料的创新、创制工作,创制出“津强2号”背景的品质相关突变体8个,“津强2号”和“津强11号”白粒春小麦新材料3份,“津强11号”背景的抗病春小麦新材料3个,“津强2号”背景的高产突变体1个,“津农6号”背景的抗病新材料1份。为开展品质机理研究、强筋材料的创制和抗白粉病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db9a7b9a279ef4f10ebc305ca96c806

    

    二、奋楫笃行,严谨求实勇创新

    作为青年科研骨干,刘丹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科学家精神,勇于创新,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小麦TaBES1/BZR1转录因子在应答盐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谷子育种材料细胞质的遗传多样性与细胞质分型研究”,代主持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小麦耐盐基因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和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谷子耐荫分子标记开发及耐荫型早熟、耐红蜘蛛危害、优质、高产杂交种选育”。1项发明专利已转让,另有2项专利的转让工作已进入协议签订阶段。2021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津强系列小麦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排名第六)。

    

ec7ca38cde09e5fd5437ea19d168d97

    

    三、挥洒汗水,服务“三农”显本色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代赋予了当代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庄严的使命。刘丹始终牢记使命,把自己当做连接科技创新和田间生产的桥梁和纽带,积极上一线、下基层,把生产的问题和农民的需求带回实验室,努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困难村开展科技帮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服务等多种形式,把最新的成果、最实用的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2021—2022年,刘丹参与育成的品种累计推广170.9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15亿元,其中,2022年为育种企业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42.4万元。同时,刘丹与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累计培训1700余人,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落实落地,带动了农民致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最新要闻